Monday, July 12, 2010

翻译与还原

翻译时,最麻烦的就是碰到原文是从译入语翻译过来的情况。碰到这种情况,正确的做法是应该是还原而不是翻译。但是如果不熟悉原来出处,麻烦就大了。为了找回译入语的原文,可能要费时费力。但这却是常常碰到的情况。

最近在翻译时又碰到这种情况,结果短短的一篇却是花了好长的时间才翻译出来。

首先碰到的就是人名的问题。

原文: Yunch’i Chu-hun (1532-1612) was one of the greatest Chinese monks of the last 500 years.

既然此人是中国人,必定有中文名字。在这种情况,是不应该音译的。但我从来没听过此人,而这名字又不是用汉语拼音拼出来的。我用谷歌与百度找"Yunch'i Chu-hun", "Yunchi Chu hun"等不同的拼法都找不到任何头绪。还好,这里给了此人的生年。最后我是用这个信息找出来此人的原名。原来这便是净宗八祖莲池大师。"Yunch'i Chu-hun"即是“云栖祩宏”。云栖是指大师常住的云栖寺,而祩宏是大师的俗名。

找到了原名,又碰到另一个问题。

原文: One of his most famous innovations was encouraging both his ordained and lay disciples to have what he called a ‘Book of Good and Bad’ in which they wrote a record of their thoughts, speech and actions as an aid to self-examination and character building.

什么是“Book of Good and Bad”?当然最直接的做法就是直译为“善恶书”,但我相信这肯定是错的。其实,如果找不到原来的名称,最好还是不要翻译,而是用解释的,以免误导读者或给错的信息。比如,可以译成“...把思想、言行等记录下来...”如果赶时间的话,这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。但我想一个好的翻译员,就是要尽责,做出最准确的翻译。结过,我花了不少时间,寻找莲池大师的资料。问题是,原文作者认为这书是大师的著名创举,但有关大师的资料却都注重大师的其他贡献。最后,是找出来了。此书便是“功过格”!

这一篇短文不到一页,但却耗上了大半天来翻译。主要的时间还是花在寻找资料以便准确的还原译入语原来的名称。

还好现在有万维网,有谷歌与百度,要不然,可要在图书馆不知耗掉短少时间!

顺便一提,名字的翻译问题不只出现在翻译汉语名字。日本人与韩国人,甚至是越南人的名字都有汉字,或是以汉字为本。翻译是应该用对应的汉字,而不是音译。

之前,我碰见一篇译文把日本人“Nikkho Nirwano”名字音译为“尼高尼互那”。我还是花了不少时间,找出对应的汉字,即“庭野日敬”(其实,英语的拼法也不是很规范,所以也造成了困难。比较规范的拼法应该是Nikkyo Niwano)。

还原的问题不是一种挑剔,而是尽责的做法。要不然,读者原来认识的人或事,译回来,反而变成不认识的了!

1 comment:

聪 said...

我很少以中文书写, 并且也不清楚究竟为何会接到你的blog的讯息.只想说well done! 若要翻译,确实应如你这样尽责.请继续你的分享!